10月20日,十一学校联盟校首届“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项目”开班啦!首批一百余位学员们走进十一学校,正式开启这趟科学探索之旅。将在为期两年的项目中接受通识性、个性化、专业化的培养,提升科学素养,奠定未来科学创新基础。
体验式课程:科学大厦竞高赛
学员们的第一站来到了学校体育馆,在这里他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体验式课程——科学大厦竞高赛。学员们分成6组,要在规定时间(20分钟)内、在种种限定条件下进行团队协作,使用本组颜色的积木搭建一座尽可能高的“科学大厦”,搭建的大厦最高的小组获胜。
随着比赛的开始,各组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运用自己在结构、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大厦的搭建方法出谋划策。同时,大家分工协作,不断尝试能更高效运送和搭建积木的方法。
通过这个体验式课程,学员们不仅快速熟悉了本组同学,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感悟到如何在限定条件下追求最高目标的科研精神。游戏过程中的试错和调整,正体现了科学探索中的不断尝试和进步。
开班仪式
精彩的体验式课程后,同学们来到缘宫,参加首届“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项目”开班仪式。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唐建东、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彭博、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海淀分院主任侯兰,以及十一联盟学校的各位校长们出席了本次仪式。
在致辞中,唐建东副主任鼓励学员们不断探索,勇于挑战,以参加本次项目为契机,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拥抱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成为时代的引领者。他寄语同学们,不要停留在做“纸面上的蚂蚁”,而要在努力的同时,不断追求实现系统跃升。
十一学校联盟校“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项目”负责人王延楠老师为学员们介绍了项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项目课程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市十一学校联合发起,协同多所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设计和实施,将利用周末及寒暑假,为同学们提供科学思维培育基础课程、科学研究进阶课程和跨学科项目课程等,相信同学们都能在丰富的课程中收获成长。
开班第一课
开班仪式后,中国科学院李永舫院士为学员们带来开班第一课。
李永舫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在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以及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等方面,已发表研究论文400多篇,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70多次,发表论文已被SCI他人引用11500余次。
李院士以《科研感悟:干一行爱一行;有机光伏:从跟随到引领》为主题,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早年的求学经历和科研道路,以“热爱、用心、努力、认真”八字箴言鼓励同学们永远保有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勇攀科学高峰,追求卓越,臻于至善。
李院士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在开班第一课的尾声,来自高二学部的张硕涵同学将自己的摄影作品《敦煌光电园》作为纪念礼物送给了李院士。这是他今年参加“戈壁文化线”跨年级研学时,在敦煌光电园拍摄的。当时,他们正行走在壮观的定日镜阵列里,看它们如何将太阳光线汇聚到中心塔顶的“小太阳”,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开班第一课的落幕,标志着首批学员科学之旅的正式开启,祝福同学们在未来的项目学习中,研有所思,学有所获,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延伸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9月举办的全国教育大会也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育强国基点的基础教育,必须考虑如何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适合的“土壤”,如何为人才未来的拔尖领军奠定基础,如何回应好党和国家的期待,回答好时代的命题。
为响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校成立了“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研究中心”,发挥自身十余年来在科学基础教育方面的探索经验,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开设“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项目”,旨在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为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首期面向十一学校联盟校内热爱科学、勇于挑战、具有科学潜力的初一学生开展。经过前期选拔,一百余位同学成为首批学员,将在为期两年的项目中接受通识性、个性化、专业化的培养,提升科学素养,奠定未来科学创新基础。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