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升初网

登录 | 注册

北京小学统测禁令后 减轻了家长和孩子的压力

2014-12-18 08:48|编辑: 蓉蓉|阅读: 1524

摘要

上个月发布全市小学阶段将禁止统考、统测的消息,令不少北京小学生家长的关注,他们的心情先是紧张、担心,而后终于恢复了平静。这减轻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压力。
  “上个月听新闻说以后全市小学阶段将禁止统考、统测,后来又听说取消统考统测并不是对小学考试进行‘一刀切’,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为目的的测试还是可以正常进行的。”北京城区一位小学生家长近一个多月来的心情先是紧张、担心,而后终于恢复了平静,并伴随着几分兴奋和喜悦。这位小学生家长的心理演变折射出当下京城众多学生家长对本市“小学统考禁令”这一新政的广泛关注。
 
  那么,小学统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针对它的“存”与“废”缘何撩拨着众多家长、学生、教师乃至教育专家和教育管理者的敏感神经?取消统考统测后,学校在检测学生学习、评价学生成长方面又该怎样积极应对?
 
  ■核心报道
  学生 终于有更多时间做感兴趣的事了
  今年9月初,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女生卢沁文就铆足了劲,要在小学毕业前的统测中取得好成绩。不过,没多久,北京市就出台了禁止小学阶段统考统测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一开始还觉得有点失望,但很快就因减少了压力而高兴起来了。”卢沁文说。
 
  和她一样高兴的,不仅有来自本校的田俊杰和梁楷铭同学,也有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银河小学的张信楠、张馨彤、万莫彤和唐瑾同学。在这几位同学中,因为张信楠、张馨彤去年刚参加过全市5年级的抽测,她们的感受更深。
 
  张信楠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临近统测的时候,每天回家要做很多卷子,有些题型甚至反复做。”而回忆起参加统测的日子,张馨彤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刚想放松休息一下,爸爸妈妈马上就催促她赶紧复习。
 
  没有了统考统测,梁楷铭认为自己不必死记硬背一些学习内容,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匀给书法和吉他。和梁楷铭一样,万莫彤有时间画画和看书,田俊杰喜欢打乒乓球、拉手风琴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我们不单单是为了这一次考试而学习,所以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我们愿意做的事,而不要每天忙着做很多练习。”田俊杰说。
 
  “取消统测,我们的压力小了!”“我能有更多时间做感兴趣的事了!”……在西城区半步桥小学,孩子们围坐一团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的学生尽管才上三年级,但说起统测来却“了如指掌”。
 
  那么,取消统测是不是就不需要重视学习了?采访中,现代教育报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却立刻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否认,他们纷纷表示会在课堂上及时消化学习的知识。
 
  丰台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曹子豪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他在班里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尽管学校不排名,但是我也知道我的成绩在班里是靠前的。”他说,平时学校的测试并不少,各种考试包括期末的统一考试也能接受,但是就怕毕业考试。如果没有六年级的升学统一考试,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少年宫、科技馆参加校外活动了。“期末考试前,爸爸妈妈也不用带着我去买那么多的学习资料了,那么多的卷子太让人头疼了,总也做不完。”
 
  家长 父母和孩子的压力都小了
  现代教育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获悉,多数家长都对“小学统考禁令”叫好。
 
  在北京城区某知名小学校门口,记者碰到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常女士。谈到取消统考统测,她特别赞同,“目前都是就近入学了,统一考试就应该顺应形势,取消了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常女士说,以前一些“重点校”招生总会盯着统考成绩,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压力非常大,现在来看似乎可以“松一口气儿”了。
 
  家长程先生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小学阶段的统考多少具有“指挥棒”的色彩,取消了之后可以减少大家的功利心态,给孩子、教师和家长都“减压”。他同时也指出,“少一点压力并不代表没有学习动力,激励孩子学习上进的方法有很多。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更重要。”
 
  家长李先生说,尽管现在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效果,但至少减少了一次“大考”。“考试的目的应该是一个巩固、强化知识的过程,但过于频繁,难免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孩子的学习重在过程,平时要把基础打牢,早就应该把‘统考’变成普通的测试了。”
 
  “只要单元考、期末考试还存在,我是支持取消统测的。”家住海淀区知春路附近的张先生在得知取消统测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的儿子张嘉今年上四年级,想到小升初时不必受统测复习的压力和埋在数不清的卷子里,张先生坦言:这与他教育孩子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我个人对孩子的小学排名毫无兴趣,一直认为12岁以前的学习就是人生长跑的热身运动,还没开始跑呢,哪来的排名。”在他看来,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接受的是充足的营养、认真的训练和对未来“长跑”的憧憬与规划。
 
  与张先生一样,居住在丰台花乡附近的刘女士也支持取消统测。“现在的统测有的是跟升学挂钩的,成绩好就能上好的中学,成绩差就分不到好学校。”刘女士对这样被“异化”的统测极不看好,在她看来,孩子升学的命运并不能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
 
  同时,刘女士还向记者分享了身边一则家长的案例,为了能让孩子在统测中有出彩的表现,从四年级起那位家长就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每次见她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家长压力也不小啊!”
 
  尽管刘女士对取消统测非常支持,但她也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孩子会不会因此放松学习呢?对此,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学校在尊重孩子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能够重视平时的单元测试并提高孩子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师 一把尺子不能考量所有孩子
  在石景山区银河小学英语教师安彦芳眼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天然存在的,用同一把尺子、一张卷子来考评所有的学生,是有失偏颇的,“学生的某些素质和能力,笔试考查是无法完成的”。她举例说,有时一名学生的英语考卷分数很高,但这个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未必就很强,有可能是考什么、复习什么,而这恰恰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初衷。
 
  取消了统考统测,安彦芳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更多地体现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通过与老师“一对一”交流、朗读、话剧表演等多样化形式,淡化语法知识点的学习,扩充语言运用的形式。
 
  同为英语学科的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盖晓芳老师表示,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很重要。在她看来,每个孩子各有擅长的领域,要懂得发展他们的优势。在教学中,她采用绘画、表演、对话的形式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孩子们特别喜欢。“取消统考统测后,要把检测工作放在平时,化整为零,否则学生反复练习某几种题型会特别烦,英语写作的思路也打不开。”盖晓芳说。
 
  带过几届毕业班的石景山区银河小学语文教师王霞对统考统测记忆犹新,她说,每次考试前都相当紧张,要照着考试说明一条一条地过,为了能在统测中拿一个好成绩,她几乎带着学生天天练,甚至包括某一类型的题该怎么答,都要教给学生。“但语文教学重在基础,”王霞坦言,取消统考统测后,她和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夯实字、词,扩大阅读量,做好词好句的摘抄积累。“不用再奔着考试去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实践和感悟,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王霞老师还告诉了现代教育报记者一件趣事:以前学校民乐团里基本没有六年级的学生,即使孩子再喜欢,到了六年级,家长和班主任也不让去了,而现在,家长和老师都放心地让他们继续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了。#p#副标题#e#
  ■历史溯源
  统考统测因多与升学、择校挂钩而备受瞩目
  学生参加考试似乎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在2006年9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之前,中小学生定期参加各级统考、统测已成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除了参加全市(县)范围内的“小升初”统考、全省或市(地级市以上)范围内的“初升高”统考外,每逢期末或升入高一年级时,一般也要参加全市(县)范围内的统考统测。
 
  新《义务教育法》颁行后,“免试、就近入学”正式成为法律条款,除了中考外,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升学为目的的区域内统考统测便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但这并非意味着区域内统考统测已全面禁止,各类学业水平统一监测、教学质量统一抽测考试仍定期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同时此类统考统测结果还常常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
 
  现代教育报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各区县,小学五、六年级全区(县)统测成绩常常是学生“小升初”推优的重要依据之一。以2014年海淀区推优为例,推优以五年级第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结果及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结果为参考依据,而上述考试均为全区范围内的统一考试。
 
  由于北京城六区义务教育入学在往年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压力,上述统考统测便受到了家长、学生和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强烈关注。而在远郊区县,由于义务教育入学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小,此类统考统测结果一般便不与升学、“择校”挂钩。
 
  而在市级层面,据现代教育报记者了解,从2003年起,北京市教委开始对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从全市各区县学校中分别抽取三、五、八年级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统一监测,检测各区县教学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调查
  仍有部分学校没有准确理解“统考禁令”
  11月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文件规定,今后本市小学阶段禁止举行统考、统测,只记录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
 
  消息一经发出随即便引起许多家长和老师的担心,“如果没有学业检测,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这句话一时间成了众多学生家长共同的心声。
 
  随后,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详细诠释了“小学统考禁令”,并明确表示,“取消统考统测”指的是取消区级以上以考试结果为高利害应用的考试,包括用于升学考试评价排序的五六年级统测、用于学校和班级排序的区级统测等。这也意味着,从明年起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延续了多年的三、五、八年级统测将全部取消。
 
  该负责人同时强调,“小学统考禁令”并非对小学考试进行“一刀切”, “其他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为目的的测试,例如小学期中期末考试、单元随堂考查等仍都可以照常进行。”
 
  尽管官方已对“小学统考禁令”做了权威解读,但现代教育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仍有一些家长和学校并不十分清楚“小学统考禁令”究竟“禁止什么”“允许什么”。
 
  在北京某郊区一所知名小学,本学期甚至没有进行期中考试。该校校长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刚开始看到媒体报道“在小学阶段禁止举行统考、统测”时,“还真的有点儿发慌,以为从此以后全校性的期中、期末年级统一测试也不允许了,今年的期中考试我们就没有进行,后来才又听到市里的解读,知道不搞‘一刀切’,像全校性的统一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验还是可以搞的。”
 
  直至目前,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仍有部分区县学校、教师对近日出台的本市中小学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认识不是很清楚,对其中取消“统考”、“统测”的要求在理解上存在偏差。
 
  有些区县学校甚至还将取消统考统测作为“敏感话题”来对待,对于记者的采访,多数小学老师甚至校长都表示“不好说”。还有校长表示,“目前区里并未说取消期末考试,区教研部门已经在出全区期末测试题了。”
 
  记者发现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理解偏差,是因为一方面学校并未将这项政策的具体举措传达给教师,部分区县在下发给学校的文件中也没有对此进行详细说明,甚至还有一些区县的学校反映,他们迄今尚未接到上级部门有关取消统考、统测的红头文件。
 
  采访中,也有部分学生家长表示,政策出台的目的和出发点很好,但在执行起来可能会有难度,不敢保证学校不会有变相的“统测”。“为了‘掐尖儿’,一些学校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渠道来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位城区学生家长向现代教育报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心。
 
  ■专家观点
  完善制度设计 应对学生评价新课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取消了小学阶段的学生统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学校过度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现象,“当前学生的统测成为不少区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由此也引起了学校对统测关注的热度。”
 
  此前,北京市有市级层面的统测,不少区县还推出了区县层面的统测,不少区县还以统测成绩对学校进行考核,这直接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储朝晖认为,学生完成了学业之后,理应有一定的监测,但是当监测关系到学校好坏的评定时,学校肯定会强化这种应试工作,一部分学校就会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按照政策设计的初衷,北京市出台小学统测的出发点是监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除了区县会按照统测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外,在不少区县的“小升初”中,还会参考学生的统测成绩,由此也会让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统测尤为关注,也让统测附加了很多其他功能。对此,储朝晖认为,取消统测有助于对当前政府部门、学校、家长片面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现象降温。
 
  取消了统测,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储朝晖认为,这需要从制度上进行设计,例如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通过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等。同时,储朝晖还建议,学校也要积极应对取消统测后学生评价带来的新课题,“当没有了统测时,学校要科学设计课程,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以此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小升初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剑桥五级代报名

  • 2025海淀小升初

  • 2025西城小升初

  • 2025东城小升初

  • 2025朝阳小升初

  • 2025丰台小升初

  • 小学期末试卷

  • 人大附中早培班

  • 八中少儿班素质班

  • 2025北京中考改革

  • 25入学

    25入学

  • 划片查询

    划片查询

  • 剑桥五级

    剑桥五级

  • 社群加入

    社群加入

  • 学校招生

    学校招生

  • 提前招生

    提前招生

2025各区小升初政策+解读,扫码关注

北京初中入学

bjczrx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