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以名人命名的公办学校大约有10所,分别是鲁迅中学、徐悲鸿中学、徐悲鸿中学初中部、自忠小学、雷锋小学、陶行知中学、陶行知小学、赵登禹学校、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和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
若按地域分布来说,西城区最多共有5所,海淀区2所,朝阳、丰台、平谷各占1所……,以下是详细内容,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爱国
——赵登禹学校、自忠小学、鲁迅中学、雷锋小学
众所周知,在北京有三条道路因纪念抗日英烈而得名,分别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和张自忠路。与之相对应的是,北京市的2所学校以其中两位将军的名字命名,它们分别是位于丰台区马家堡的赵登禹学校和位于西城区府右街的自忠小学。
赵登禹学校建校于1951年,原名北京市第十八中学,1993年更名为大红门中学,199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2003年4月,学校与嘉园小学合并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目前一校三址。
为弘扬赵登禹将军的爱国精神,该校聘请赵登禹将军的女儿赵雪芬为名誉主席,并将赵登禹将军的事迹刻成光盘、编入学校的校本教材。在赵登禹学校,参观赵将军展室成为该校中小学一年级新生必修的“入学第一课”。此外,学校每年都组织团员、队员到卢沟桥畔为赵登禹将军扫墓。学校还与赵登禹将军家乡山东菏泽的登禹中学建立友好校关系。
自忠小学位于府右街,校址为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的故居。抗日战争胜利后,张自忠的家属遵其遗嘱于1948年春筹办自忠小学,张自忠将军的胞弟张自明、女儿张廉云均担任过该校校长。1950年1月,自忠小学并入市委干部子弟学校——北京小学,作为北京小学分校。此后几易其名:椅子胡同小学、北京丰盛学校第三部、光明小学。1988年11月,学校恢复现名——北京市自忠小学。
学校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学生经常参与国务院开展的重大外事活动。学校内建有张自忠生平展室,及张将军铜制塑像,部分建筑恢复了故居原貌。
以鲁迅命名的学校,在绍兴、上海、海南、北京等地共有10余所,既有基础教育学校也有高等院校。北京市鲁迅中学是一所具有110多年的历史老校,其前身为满清笃志学堂,现址为原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自民国起,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改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先生1923年至1926年曾执教于此,也是在这里鲁迅先生结识了自己的伴侣许广平女士。经鲁迅先生独子周海婴提议和北京市政府批准,学校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市鲁迅中学。
鲁迅先生的长子周海婴、长孙周令飞先后担任过学校名誉校长,鲁迅先生长曾孙女曾在该校高中就读。在地方课程层面开发了“走近鲁迅文化世界”高中必选课程。
雷锋精神自形成50多年以来一直经久不息,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和赋予新的形式。据了解,到2013年全国以雷锋命名的中小学已达11所,从北方的长白山到南方的上海都有“雷锋学校”。北京市雷锋小学原名双寺小学,在文革后“动荡中”该校师生仍坚持学雷锋,成为所在地区的一股“正能量”。1990年3月5日,学校获市政府命名,成为北京市唯一一所以“雷锋”命名的学校。
从1973年学校师生们写给沈阳“雷锋班”的一封信得到回复算起,至今学校已与25届“雷锋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也是从973年起,学校德育老师每星期都带着学生写一篇“雷锋日记”,至今续写“雷锋日记”活动已经延续了41年。
■关键词:艺术
——徐悲鸿中学、徐悲鸿中学初中部、黄胄艺术实验小学、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
北京基础教育阶段以艺术家命名的公立学校共有3所,徐悲鸿中学(分初中、高中部)、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和黄胄实验小学。
事实上,北京以“徐悲鸿”命名的中学有两所,属各自办学的独立法人,两校都隶属于西城区,一东一西分别位于虎坊路和右安门地区。相同的是两校当然都是主打美术办学特色,在专业发展上都得到了悲鸿先生遗孀廖静文女士及其子徐庆平的大力支持。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两校都曾是民办公助办学体制,2008、2009年又相继由“体制改革”校转为公办校。
徐悲鸿中学1996年建校,在德育上突出“悲鸿的人格,我的人生”,倡导像悲鸿大师那样作画、像悲鸿大师那样做人,学校还加强普通高中职业技能教育,将职普融通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徐悲鸿中学初中部兼具中西特色,是一所小而优的精品特色校。学校倡导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修身,为增强师生的艺术素养,学校每周三下午专门为教师开设国画课,每年寒暑假都要求学生至少参观一个博物馆,完成一部画作。学校将特色课程——学生发展课融入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形成了“三级七部一核心”课程体系思想。
朝阳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的前身是西坝河第四小学,2003年9月1日更用现名。更名后,学校确定了“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教学实践中以弘扬著名画家黄胄先生的爱国情操及绘画艺术为主。
黄胄先生的爱人郑闻慧女士也十分关心黄胄艺术实验小学的发展,先后多次受邀参与学校的活动,与学生同绘一幅画,并指导学生绘画。同时,学校与炎黄艺术馆、黄胄美术基金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黄胄大师的女儿梁樱为学校名誉校长。
2010年8月,由著名艺术家小香玉亲自担任校长的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正式落户平谷区,它是平谷区教委投入过亿元重点建设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59名 教师中,艺术教师的数量已经过半,且这32名艺术教师均是“科班”出身,全部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全国一流艺术专业院校。
小香玉校长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名人效应”,邀请蒋大为、牛群等一大批知名艺术家走进学校,为师生们“面授机宜”。
■关键词:教育家
——陶行知中学、陶行知小学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当代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北京市海淀区有两所以其名字命名的学校,一所是位于北三环马甸地区的陶行知中学,一所是位于西四环外四季青地区的陶行知小学。
北京市陶行知中学1963年建校,原名北京市第一七三中学,位于海淀区马甸西路。学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开始学习秉承陶行知教育理想,旨在面向大众培养普通的北京建设者、参与者、服务者,并接收随迁子女在校学习。经过十年历程,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深入师生内心深处。
学校的教育成果深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及陶先生家人认可,在各方的支持下,经主管部门批准,学校遂于2003年12月改为现名。
与陶行知中学一样,陶行知小学在随迁子女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办学规模最大时达90多个班,在校生几近4000人。学校前身是解放初建校的海淀区北坞小学。2008年9月28日,在征得陶行知先生家人同意后,经批准海淀区北坞小学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陶行知小学”,成为全国首个以“陶行知”命名的小学。
陶行知小学开辟有150多平方米的陶行知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室,经常开展全校性的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活动。
■关键词:慈善
——陈经纶中学
学校最初为女子小学
陈经纶中学的前身为朝阳中学,其办学起点可追溯到1921年日籍教育家清水安三创办的半工半读的女子小学“崇贞学园”,如今,这一最早的校名仍刻在陈经纶中学校门的背面。
1989年,香港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陈经纶先生斥资2700万元,帮助原北京市朝阳中学新建了一栋综合楼、四栋教学楼,以及游泳馆、健身房、餐厅、校办厂等设施。1991年6月,该校正式更名“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成为北京市具有现代化规模的第一所完全中学。
学校的发展得到了陈经纶先生的关注。自更名以来,陈经纶先生曾多次来校交流。2006年至2013年,他先后6次走进陈经纶中学。而今,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一校四址,拥有百余个教学班,4000多名学生,学段涵盖小学到高中的教育集团。陈经纶中学是目前为止朝阳区规模最大的优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