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动背景与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市教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布了《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六大行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北京市将发掘并培育一批育人特色鲜明、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引领性的典型区域和学校,为2035年实现首都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六大行动具体内容
-
课程创新引领
北京市将鼓励学校聚焦培养目标,充分挖掘资源,建设特色课程、特色课程群和特色课程体系。义务教育阶段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通高中注重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习样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
教学改革深化
通过设立实验区、实验校,北京将攻坚课程教学改革重难点。支持一批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综合素质评价等重点问题,探索不同区域、学校的有效实践模式。 -
学生素养提升
北京市将推动中小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进“大思政课”改革,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持续推进“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广泛开展艺术节等美育实践品牌活动,建立覆盖全员的艺术展演工作机制;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和日常教学,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教学评价改进
北京市将探索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习成长情况的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中高考中的应用,加快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
专业支撑保障
北京市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支持各校创建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装备配备的达标率和使用率。 -
数字化赋能
北京市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实验校建设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北京市将在三至五年内建成一批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这些实验校将作为课程改革的先锋和示范,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探索出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有效实践模式。实验校将聚焦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综合素质评价等重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总之,北京市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六大行动及实验校建设,是北京市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行动和实验校的建设,北京市将加快形成富有首都特点、彰显首善标准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