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了《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首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该方案不仅着眼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更前瞻性地规划了未来几年的教育发展目标,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北京市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教育供给机制的创新与调整
《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7年,北京市将基本建立适应首都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整机制。这意味着,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将更加灵活高效,确保每位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机制也将更加健全,通过新建、扩建、升级一批新优质基础教育学校,大幅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普惠性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在学前教育领域,《实施方案》强调要巩固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让更多的家庭能够享受到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此外,北京市还将通过增加公办学位供给、鼓励存量小区配套民办园转为公办园、有序推动社区办园点转型提升等措施,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等具体举措。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区、倾斜调配教师编制等方式,北京市将在不产生大班额的情况下,统筹实现适应学龄人口波动变化的学位供给。同时,按照3至5年一周期制定新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优化提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形成一批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
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发展
在普通高中阶段,《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完善高中学位资源的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积极新建和改扩建优质普通高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同时,加强跨区域间协同合作,支持核心区优质普通高中到平原地区新城和生态涵养区办学,通过寄宿制等方式招收中心城区学生就学。此外,北京市还将建立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协同育人机制,聚焦人工智能、医药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特殊教育方面,各区将通过改扩建、开设新校区、学段贯通、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服务,确保特殊教育需求得到全面满足。
五、结语
《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市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北京市将构建起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教育格局,为首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