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
2024年9月1日(星期日)开学;2025年1月11日(星期六)结束本学期工作,共19周;2025年1月12日(星期日)至2月16日(星期日)放寒假,共5周零1天。
非义务教育阶段:
2024年9月1日(星期日)开学;2025年1月18日(星期六)结束本学期工作,共20周;2025年1月19日(星期日)至2月16日(星期日)放寒假,共4周零1天。
通过校历时间来算,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一共上课91天,放假41天。
值得注意的是,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市教委将根据有关规定研究调整校历,报市委市政府、教育部批准后及时发布。
如遇市应急办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及其他极端天气红色预警,各区教委要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有关要求,根据区域实际污染情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做好相关工作。
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可参考中小学校历,结合校外教育特点和本校实际制定校历。
各成人高等学校、成人中等职业学校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历或参照上述日期执行。
各普通高等学校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历。
三、开学前应做好的准备
- 学习准备
- 复习与预习:利用暑假剩余时间,对上学期的知识进行简要复习,巩固基础;同时,提前预习新学期的内容,对新知识点有所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日的学习任务、复习进度和目标设定,确保学习有条不紊。
- 准备学习用品:检查并购买新学期所需的学习用品,如教材、笔记本、文具等,确保学习工具齐全。
- 生活准备
- 调整作息时间:逐渐调整生物钟,早睡早起,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表,避免因作息不规律导致的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 饮食健康: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 环境整理:整理个人学习空间,保持书桌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心理准备
- 积极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学期,对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期待。
- 情绪管理: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冷静和理智。
- 社交准备:与同学、老师保持联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为新学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 其他准备
- 了解学校规定:仔细阅读学校发布的新学期各项规定和通知,确保自己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 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 健康监测:关注个人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确保以健康的身体状态迎接新学期。
总之,新学期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充分的学习、生活、心理准备以及其他方面的准备,学生们可以更加顺利地过渡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