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新学期的钟声已悄然敲响,在这个开学季,为了营造一个更加专注、纯粹的学习环境,北京市多所中小学纷纷加强了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管理,明确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得使用手机,进校时需上交至指定地点。这一举措旨在减少电子设备对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分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严格的手机管理制度下,一种新现象悄然浮现——部分学生为逃避上交真手机,选择从网店购买高度仿真的手机模型作为“上交神器”。这些仿真机外观几乎与真机无异,足以以假乱真,让管理者难以辨别。
学生上交假手机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手机依赖的一种“反抗”,实则反映了当前青少年在数字时代面临的复杂心理挑战和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的双重考验。一方面,学生可能意识到手机过度使用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但又难以割舍其带来的社交、娱乐等便利;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的管理方式若过于生硬,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也可能促使学生采取“对策”。
尽管上交假手机的行为并非正面现象,但它也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更加智慧地管理学生的手机使用。理想的手机管理策略应兼顾学生需求与教育目标,例如:
- 设立“手机休息日”:每周固定时间让学生完全脱离手机,参与户外活动或兴趣小组,培养其他兴趣爱好。
- 教育引导为主:通过开设手机使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手机使用的利弊,学会自我管理。
- 家校合作:家长与学校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监督执行,形成一致的教育环境。
- 利用科技手段:采用校园一卡通或专用学生手机,限制非学习类应用的安装和使用,保障学习环境的纯净。
中小学生上交假手机的现象,是数字化时代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应简单地指责学生,而应以此为契机,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手机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习回归本质。通过家校共育、科技赋能、教育引导等多方面努力,我们有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成长的学习生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