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办法》,标志着北京中小学就餐环境将迎来一系列重要变革。这些新规的出台,旨在通过严格的制度和管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安全和营养均衡。
设立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
新规明确要求,中小学需按规定设立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负责校园食品安全的全面管理和监督。这一举措将确保食品从采购、加工到供应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成立膳食委员会
为增强家长和学生在食堂管理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各校将邀请师生、家长与食堂专员等共同成立膳食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确定学生伙食收费标准、配餐食谱、采购招标等关键事项,确保学生伙食的透明度和合理性。膳食委员会成员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1人,其中学生和家长代表比例不低于60%,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一学年。
确保学生自愿就餐
新规强调,学生在校就餐应坚持自愿选择原则。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就餐意愿,由学生家长自愿委托所在学校办理校外供餐相关事宜。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强迫学生订购校外供餐,确保学生的饮食选择自由。
加强信息公开和校领导陪餐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餐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各校需建立并落实信息公开公示制度。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公开校外供餐企业名称、供餐合同、餐费标准、主副食的餐量、大宗食材原料来源、营养素供给量等基本信息,主动接受家长、师生和社会监督。同时,各校还需制定陪餐方案,校领导在校期间无特殊情况应当陪餐,对饭菜进行客观评价,及时解决陪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做好陪餐记录。
推行“桶餐到班”分餐方式
新学期,北京市所有校外送餐的中小学都告别了盒餐,实现了“桶餐到班”全覆盖。这一举措在保证餐食温度的同时,也更好地保留了菜品味道和营养成分,让学生吃得更加健康。此外,部分学校还积极构建智慧食堂,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学生就餐数据分析、菜品设计与搭配,进一步提升校园餐膳食质量和安全卫生条件。
结语
北京市五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小学就餐新规,将有效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优化膳食结构、增强家长和学生参与度及完善监督机制。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安全、健康、营养的就餐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