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革后,北京中小学在大课间和小课间活动中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安排,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下是一些学校在大课间和小课间开展的活动示例,包括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以外的其他学校:
大课间活动
- 体育类活动:
- 跑步与操类:各学校普遍安排课间操、集体跑步等活动,如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实施体育器材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在操场、乒乓球台等公共区域自由使用体育器材。
- 球类运动:除了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的足球外,还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如北京市十一学校通州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大课间进行羽毛球、篮球等活动。
- 民族特色运动:如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将民族特色运动融入大课间,学生们玩珍珠球、板鞋竞速、竹竿舞等。
- 艺术类活动:
- 音乐与舞蹈:部分学校安排音乐演奏、舞蹈表演等活动,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尝试开展器乐演奏、茶艺展示等。
- 美术与手工艺:如个人画展、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放松身心。
- 益智类活动:
- 棋类与游戏:各班配备棋类、手工类游戏,如飞行棋、九连环等,同时设置班级微型图书馆,供学生阅读。
- 益智游戏:如走迷宫、拼图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 综合活动:
- 户外拓展:如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利用周边资源,设计越野跑等户外拓展活动。
- 校园约赛:如北京雷锋小学启动的“阳光大课间,活力满校园”中午大课间约赛活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小课间活动
- 放松与休息:
- 自由活动:学生可以在教室或校园内自由活动,如散步、聊天等,放松身心。
- 眼保健操:部分学校将眼保健操纳入小课间,缓解学生视力疲劳。
- 简单运动:
- 跳绳与踢毽子:如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的学生们在小课间跳绳、踢毽子。
- 小游戏:如师生共同参与的小游戏,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关系。
- 阅读与交流:
- 图书阅读:各班微型图书馆成为学生小课间的阅读场所,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
- 交流互动: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分享趣事,促进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
典型学校活动示例
- 北京第一六一中学:率先实施“课间15分钟”,通过长廊、种植园、美术作品展览区等设计,让学生在校园内随处可驻足休息。
- 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全面落地实施课间十五分钟,教师积极转变角色,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间活动。
-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通过优化大课间和课前准备时间,重新排列组合课表,保证学生在校一日生活张弛有度。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还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现了北京中小学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