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众多,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和学段,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一、中学阶段项目
👉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
主办方:海淀区教育两委和清华大学
承办方:海淀教科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清华附中
特点:该项目是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示范项目,面向海淀区新初一的学生。学生将系统学习计算思维、数学思维、程序设计、人工智能通识课等科学领域的知识。该项目旨在通过优质师资和丰富课程,为海淀区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树立新的标杆。
招生情况:2023年成立并首次招生120人,2024年第二届招收180人。
👉人大附中早培班
特点:人大附中早培班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具有特殊才能和创新潜质的学生。通过4年左右的时间,学生将完成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以及早培班特设课程,优秀的可直升人大附中高中部。
招生对象:北京市户籍海淀区五年级学生。
👉交大附中教育集团科技创新班(科创班)
特点:该班瞄准国家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需求,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融合贯通式培养模式和机制。
招生对象:主要针对小学五、六年级,对数学、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感兴趣的学生。
👉北京一零一中学人工智能大模型科技英才研训营
特点:由北京一零一中学联合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共同发起,面向全国6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该研训营旨在培养对人工智能兴趣浓厚且具备一定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和相关数学基础的学生。
👉十一学校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项目
特点:该项目由十一学校“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研究中心”发起,面向十一学校联盟校的新初一学生及小学高年级学生。该项目旨在探索基础教育阶段科学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二、高校与中学合作项目
- 海淀名校与高校合作项目:除了上述中学自主设立的项目外,海淀区还积极推动高校与中学的合作,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例如,人大附中暨人大附中联合总校与中国科学院携手发起的“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项目”,就协同了北大、清华、人大等多所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设计并实施。
三、总结
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多样且全面,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学段,涉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科学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还强调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海淀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