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京北校区,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太阳城生态中心,挖红薯、摘苹果、掰玉米......从土地到餐桌,从种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丰收和喜悦。孩子们走进田间,尝试着用自己的双手感受这个美好的校园。(10月26日,京北校园开放,欢迎您来参观体验。)
点击领取>>>《校园开放日(2025参考)》手册
海淀外国语京北校区的劳动课程,引领学生们踏上一段探索劳动奥秘、沉浸农耕文化、共享丰收欢愉的奇妙旅程,深切领悟劳动之美的无限魅力,为他们的个人成长与认知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石。
借助京北校区的优势,更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条件卓越、品类繁多的实践沃土—太阳城绿色生态实践中心,占地100亩。这里不仅是知识的田野,更是梦想的温室,囊括了先进的专业阳光温室大棚、生机勃勃的养殖基地以及广袤的室外种植农场,完美契合学生劳动实践与科研探索的多元化需求。
通过这样的劳动课程体系,他们不仅能够学会耕耘的技巧,更能收获坚韧的品格、创新的思维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在这里,劳动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更是一次关于成长与收获的华丽蜕变。
在认真聆听完老师的叮嘱和采摘要点,他们按照顺序每人领一个铁铲,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挖宝」行动!”这里有货!”孩子们呼朋引伴的招呼着。置身于户外,他们变得更加敏锐,老师们稍作引导,他们就能理解要点,并自己上手。
一寻、寻找红薯的脉络;二铲、铲松阻挡在红薯周围的土块;三刨,一点点一点将红薯刨出来,这是孩子们自创的攻略。“你千万不要拽它,否则它会断在土里不能吃了,如果红薯埋的很深,还需要老师用铁锹挖出来的。”一个小女孩激动地说。
还有同学说:“我想把我采摘的苹果送给我的妈妈,因为我最爱她!”她稚嫩又发自内心的声音,大概也是教育中最动人的成果之一吧。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宁静的田野和纯真的笑容。小小的他们,在这片农场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在心中种下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相信这些种子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
“通过这次户外采摘,我学到了很多从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书上只说劳动辛苦,但只有实际体会了,才会真正感受到劳动的关键和其中蕴含的别样趣味。此外,沿途的风景美丽,后山贴近乡村风格的景致,令人觉得惬意,仿佛回到老家。”高一8班的张润声说。
而郭允言则表示:“很小的时候,跟着爸妈去田里挖红薯,清理红薯藤。如今,我们从教室走出来就可以欣赏京北校区的自然风景,那些我叫上来或者叫不上来的植物名字,可以让我们放宽视野,感受自然的力量,这也是一种放松的方法,高中生活也因这样的活动变得非常有意义。”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结合京北校区的地理位置,老师和同学们在10月初就种下了小麦的种子。从处理土壤开始,包括松土、除草、测量合适的种植行距,划出种植沟再到播种,以及后续的养护,甚至班牌的设计,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完成的!”六年级4班的刘老师说。
“躬耕学农事,实践觅真知”孩子们通过这次的种植活动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种植的辛苦,切实体会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当孩子们看到小麦苗们茁壮成长地时候,也感悟到了辛勤劳动必然会有收获,劳动过程有它独特的美。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却能带给学生比课堂上更加深入和广播的知识与身心的全新体验。
刘老师的科学实验日常
10月16日,海淀外国语师生受邀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农业体验实践活动总结展示交流会”活动,海淀外国语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为各年级设计了不同的劳动课程。学校在基地种植的农产品不仅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新鲜的果蔬,也展示了他们在农业科技教育中的成长和收获。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拓展更多实践领域。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不断成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孩子们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温馨提示❤️
🔻2025年北京各区【小升初免费答疑通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