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家安全
-
用电安全:
- 教育孩子不私自乱拆、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 不超负荷用电,不使用“三无”电器,不在同一接线板上同时使用多种大功率电器。
- 不用湿手触碰电源开关和电器,家中无人时,关闭电器电源,避免因线路问题引发火灾。
- 不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
用火安全:
- 家长应做好孩子用火安全教育,将家里的打火机、火柴、酒精等物品放在远离幼儿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其安全性。
- 教育孩子不玩火,不携带火种,不要在山岗、野外玩火,以防引起山林大火。
- 发现火灾不能逞能上前灭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
取暖安全:
- 冬季注意各类取暖设备的使用安全,特别是采用燃煤、燃气取暖的房间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烟道畅通不漏气等,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严禁使用老化等易引发事故的各类取暖电器。
- 使用燃气时不要离开,避免发生意外;燃气灶周边不放纸张、木材、塑料、抹布类等可燃物。
- 不得覆盖、遮挡燃气灶管道及设备,也不要在燃气管道上悬挂物品。
-
阳台与窗户安全:
- 做好家庭阳台、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
- 教育孩子不向楼下抛东西,不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谨防摔伤、坠落。
-
食品安全:
- 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给孩子食用过期或来源不明的食品。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暴饮暴食,适当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
- 引导孩子讲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预防冬季传染病。
二、外出安全
-
交通安全:
- 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严禁驾驶摩托车、三轮车、汽车等机动车辆,不乘坐“三无”车辆,以免发生意外。
- 孩子穿越马路时,要注意周围情况,不可在马路上迂回穿行、不要突然横穿马路、不边走路边看手机或在车辆盲区内玩耍。
- 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在没有人行横道或交通信号灯的路段,应多观察,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方可穿越马路。
- 教育孩子严守信号灯、不翻越交通隔离栏、停车不要越过停车线、不要骑车逆行。
- 未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自行车及共享单车;未满16周岁不驾驶电动自行车。
- 提醒孩子不搭乘超载的机动车辆和没有营运资格的“黑车”,一定要乘坐有营运资格的公交车和出租车。
- 在乘公交车时,一定要在站台上候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乘车时先下后上不争抢,避免发生事故。
- 乘坐私家车时,系好安全带,尽量不坐副驾驶座位,同时切不可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避免会车时被车辆或被路边的树枝、广告牌等擦伤、撞伤。
-
游玩安全:
- 出行前要提前了解途经地、目的地天气,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尽量避开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 外出旅行到公共场所时,要第一时间关注安全出口,讲秩序、不拥挤,服从指挥,谨防发生踩踏事故。
- 避免前往人流量较大的场所。
- 不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山地区域、自然保护区、无人岛、海滩等地玩耍,不尝试陌生偏僻路线。
- 景区打卡时,务必听从景区工作人员指挥或严格遵守景区安全提示,不可私自前往未开发区域;不在危险位置拍照,防止崴脚、踩空、失足落水等事故发生。
- 进山旅游不带火,不在山上野炊、烧烤、点篝火、引火取暖等。
-
防溺水安全:
-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护,不准私自或与同伴到冰面上玩耍、滑冰。
- 不去无安全设施如池塘、河流、水库以及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戏水、滑冰。
- 野外水域冰冻的冰面情况不明,千万别凭经验判断冰是否结实。
- 见到有人落水或掉入冰窟时,不可贸然施救,应高声呼喊成年人相助或报110救护。
三、网络安全
-
防范电信诈骗:
- 教育孩子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个人信息,不向陌生银行账号转账汇款。
- 一旦遭遇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 家长与孩子约定好每天的上网时长,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及时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信息,防范孩子打赏主播、游戏充值等行为。
-
提高网络安全素养:
- 教育孩子警惕网络交友,不能随便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更不能与网友私下见面。
- 引导孩子健康、绿色上网,不浏览黄色、赌博等不良信息;不在网上发表或转发有害、虚假、侮辱、诽谤等不良言论;不在网上欺凌、辱骂、威胁他人;不在网上造谣、传谣、信谣。
总之,寒假期间,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管理,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同时,也要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