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陶西平创新人才学院召开寒假工作总结会,全面梳理第一届冬令营成果,聚焦拔尖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与创新工作。会议旨在通过全区协同、资源共享,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推动丰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各学科组重点总结:
数学组(郑晓超,数学教练组组长)
-
问题:本土教练稀缺,生源基础薄弱。
-
解决方案:
-
课程前置:早发现、早培养,六年级渗透初中代数,初一引入高中知识,初二对接联赛难度。
-
引进金牌教练:设立专项基金,吸纳国家级竞赛导师,三年内实现奥赛突破。
-
竞赛思维反哺高考:助力学生冲刺数学140+。
-
物理组(吴术刚,物理教练组组长)
-
问题:学生知识衔接不足,课程进度滞后,坚持人数少。
-
解决方案:
-
同步分层课程:统一分层教学标准,确保知识点无缝衔接。
-
高校资源引入:联合北大、清华等高校,开展前沿课题讲座(如量子信息、宇宙学)。
-
创新实验课程:开发“设计性创新实验”,激发科研兴趣,为奥赛做准备。
-
化学组(王瑞华,化学教练组组长)
-
问题:学生紧迫感不足,生源稳定性差。
-
解决方案:
-
动态分层模式:分为尖子生、潜力生、基础生三队,通过“理论+实验”课程提升能力。
-
跨校模拟赛:实施“挫折教育”,增强竞争意识。
-
家校共育:定期召开家长会,明确竞赛与高考的平衡路径。
-
弹性课表:为高一学生定制个性化课表,支持一队冲击省队。
-
生物组(旷小林,生物教练组组长)
-
问题:高二竞赛生流失,课时被活动冲占。
-
解决方案:
-
行政化管理:将竞赛课纳入学校常规课时,确保稳定性。
-
教练培养:派遣年轻教练赴名校学习,组建成熟教练团队。
-
6年贯通培养链路:
-
初一选拔苗子,初三完成基础课程。
-
高二分流非潜力生,集中资源冲击省一等奖。
-
-
校际资源共享:打造本土化课程体系。
-
信息组(任赟,信息教练组组长)
-
问题:师资不足,初中生源介入晚。
-
解决方案:
-
四层课程体系:零基础-算法-赋能-创新,覆盖丰台7校。
-
联合教研:与十八中等校共建题库与案例库。
-
扩大初中宣传:吸引优质生源早期介入。
-
长期目标:培养计算思维,为强基计划与科创赛事输送人才,树立区域标杆。
-
总结:
各学科组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提出了课程前置、分层教学、动态竞争、家校共育、校际协同等创新策略,旨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力量、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奥赛和高考中取得突破。
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信息、招录情况、考查内容
扫码进群,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