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创新跑步形式,构建“大健康”教育格局
海淀区倡导“走出教室,走进操场”的理念,各学校结合自身场地条件创新跑步形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其中,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构建了运动、卫生、心理、营养相结合的“大健康”教育格局,优化体育课设置,并引入专业训练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体验。
石景山区:构建班级联赛新机制,打造亲子运动新生态
石景山区推出了落实“体育八条”的八项行动计划,包括构建班级联赛“2+1”新机制,确保每名学生都有参加体育比赛的机会。同时,各校成立家长体育委员会,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亲子运动会或家庭运动日,提高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门头沟区:丰富体育供给,AI赋能学生体育锻炼
门头沟区采取丰富体育供给、融入民族体育活动等举措,打造“体育+”特色活动。同时,全区建设AI操场,设置AI体育导师系统,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此外,门头沟区还对学生运动健康实施预警式管理,开展各项筛查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平谷区:创新体育课堂评价体系,推进“5公里计划”
平谷区创新“出汗﹢笑”的体育课堂评价体系,将三大球列入必修课程。同时,发布《进一步推进阳光·乐跑“5公里计划”的工作措施》,要求各学校构建以“阳光•乐跑”活动为引领的体育课。未来,平谷区将以教育集团为单位,展示阳光体育活动,打造乐跑品牌。
密云区、延庆区:挖掘资源创新体育活动
密云区鼓励学校创新自制“校具”,为学生提供更加趣味的活动选择。延庆区则引导中小学根据学校特色,创新探索特色体育运动活动,如将冰雪特色融入体育课等,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出教室,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