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郭永怀班”成立,致敬功勋科学家
近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郭永怀班”正式成立,成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首个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命名的班级。郭永怀是我国核武器事业先驱,为发展中国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郭永怀班”旨在引导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激发探索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钱学森班”遍地开花,共探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市多所中学也成立了“钱学森班”,如北京中学、大兴一中、房山区良乡二中等。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这些学校与钱学森教育研究会携手,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注重科技赋能、融合发展,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基。
三、“黄纬禄班”等班级相继成立,传承科学家精神
除了“郭永怀班”和“钱学森班”,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成立了“黄纬禄班”,旨在让学生深入学习黄纬禄的创新品质和崇高境界。此外,还有“竺可桢班”、“陆士嘉班”、“王绶琯科学创新实验班”和“李四光班”等,这些班级都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旨在传承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全方位育人生态系统,助力学生成长
这些特色班级的成立,不仅是对科学家的崇高致敬,更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运用好校家社的协同力量,探索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生态系统,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