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升初网

登录 | 注册

热门
2025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课怎么上?有哪些课程设置?

2025-07-01 15:36|编辑: 赵老师|阅读: 403

摘要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中小学人工智能课怎么上?有哪些选题可进行?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未来人才,支撑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课怎么上?有哪些选题可进行?一起来看!

点击报名▶️新初一暑期语数英衔接班

全域覆盖,分层培养

《纲要》明确了课程定位:

普及性: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必学、可学、愿学”的基础内容。

常态化:家校社协同,通过长期项目深化学习。

开放性: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强化实践与社会责任意识。

《纲要》提出了各学段的课程目标:

小学:体验AI应用(如语音识别、智能音箱),培养兴趣与伦理意识。

初中:学习基础技术(如机器学习流程),探索人机协作。

高中:掌握开发技能(如模型训练、数据优化),解决复杂问题。

四大模块贯穿全学段

课程关注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强调应用与创新并重,包括“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人工智能应用与技术、人工智能实现方法、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四大模块。

从工具到思维,全方位赋能

《大纲》明确,课程以素养为导向,培养“人工智能意识、应用创新、伦理责任”三大核心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如设计智能农场、修复文物),帮助学生链接真实世界

该课程与信息科技、科学、劳动等学科结合,避免重复教学。高中阶段支持“AI+生物”“AI+文化遗产”等跨领域探索。整合高校、企业资源(如开放实验室),建设区域示范区。课程还将教师培训纳入专业发展体系,探索“教-学-研-产”联动机制。

从课堂到社会的立体化推进

《大纲》明确课程独立设课或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确保年均8课时。结合过程性评价(如项目日志)与成果展示(如AI作品展),引入智能测评工具,动态记录学生能力成长。建立伦理审查机制,将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纳入教学内容,并给出了各年级主题项目示例

推荐阅读

2025秋季开学后,北京中小学将全面普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2025北京各区初中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汇总(持续更新)

【助力小升初拔尖创新】2025兀思维数学建模俱乐部暑期拓展营活动报名中!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北京小升初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新初一衔接班有必要上吗?新初一衔接语文、数学、英语如何学?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小升初

  • 人大附中早培班

  • 八中少儿班素质班

  • 小学期末试卷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2026北京小升初

  • 剑桥五级代报名

  • 2026北京小升初交流群

  • 2026海淀小升初

  • 2026西城小升初

  • 2026朝阳小升初

  • 26入学

    26入学

  • 划片查询

    划片查询

  • 剑桥五级

    剑桥五级

  • 社群加入

    社群加入

  • 学校招生

    学校招生

  • 提前招生

    提前招生

小升初招生信息分享,扫码关注

北京初中入学

bjczrx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