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一中2025年高考成绩突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成果显著,随北京小升初网一起了解大兴一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成绩、工作安排等,供2026/2026/2028小升初家长选校参考!
大兴一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成果展示
大兴一中高三学子在2025年高考中以690分的优异成绩独占鳌头,创下最近三年高考最高分,引领区域教育。高一高二学子在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市级学科奥赛中斩获佳绩。彰显了学校在学科竞赛教育领域的育人实力,展示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强劲势头。
生物学科:苏同学在202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北京)省级赛区一等奖(130名中排位67名),创造大兴区五大学科竞赛历史上最好纪录。
数学学科:高一、高二年级有2人获得初赛二等奖,21人获得初赛三等奖。
物理学科:高一、高二年级有1人获得复赛一等奖,3人获得复赛二等奖,8人获得复赛三等奖。
化学学科:高一、高二年级有6人获得一等奖,13人获得二等奖,17人获得三等奖。
大兴一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介绍
大兴一中历来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多年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快速发展的多种平台和多条路径,成就显著。
(一)建构卓越教育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卓越教学部,建构了成熟的卓越教育体系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定位是学校一把手工程,由校长直接管理。成立了独立的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全面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工作。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贯通独立管理,具有独立的贯通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德育体系,实施独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施。
(二)实施独立管理教育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提供路径
1.卓越的教师团队。在校长的领导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校选聘教育理念先进、业务水平高超、教学成绩优异的优秀教师执教。
2.系统的课程设计。依据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坚持全面发展与突出特长原则,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全面践行新高考精神,建设“三层五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思维的六主课堂。按照“全面评估,整体规划,系统设计,体系实施”的工作思路,探索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推进课程深化,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思维导学”精神指导下的“思维六主课堂”,(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情境主载、问题主轴、活动主线、思维主攻)。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益生态课堂,实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赢。
4.三全德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德育改革,构建养成教育和自主教育相统一的德育体系,培育学生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能够实现高水平的自主管理,通过自主、自律、自育,实现自我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建设“三层五维”课程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创建抓手
(四)建设高效教学和学习生态,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创建土壤
按照“全面评估,整体规划,系统设计,体系实施”的工作思路,依据“前期奠基,中期拓展,后期卓越”的基本原则,面向全体,以“全面发展”为理念,以“知识基础、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高考要求为目标,打造“更广,更宽、更深”的学习课堂;面向群体,以“突出特长”为理念,以“关注个性、兴趣驱动、专注发展、勇于创新”的个性发展为目标,打造“热爱、热情、热衷”的学习场景;面向个体,以“创新育人”为理念,以“勇于挑战、挖掘潜力、坚毅执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为目标,打造“创造、创作、创新”的学习境界。
探讨和实践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建设“思维六主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育家精神培育学术型教师,以科学家精神培养学问型学生,以创新为核心,通过“学,问,思,辨,行”五环节促进高效益学习的发生,做到“无意义不学习,无情境不学习,无对话不学习,无输出不学习,无反馈不学习”;让学习实现“有内容广度,有思维深度,有能力跨度,有情感温度,有价值高度”。
(五)构建三全德育课程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长久动力
深入推进德育改革,坚持“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理念,构建养成教育和自主教育相统一的立体德育体系,培育学生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能够实现高水平的自主管理,在学生的“情怀、品质、认知、格局”上实现 “自信,自知,自律,自省,自强”的成长境界,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培根(外化于行):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红色传承、党团队教育、传统文化等活动,涵养学生的自信、情怀、责任和担当;
铸魂(淬炼于魄):通过体育活动、劳动育人、志愿服务、极限挑战等淬炼学生品质,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自律、自强;
启智(理解于脑):通过“读书、阅人、经事”等渠道提升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自知、自省;
润心(内化于心):通过“艺术审美、文化建设、养成教育、社会实践、生涯规划”等常规管理浸润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自信、自觉和格局。
(六)创立拔尖创新人才基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作为大兴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基于“有兴趣,有热情,有想法”的适合人群,本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理念,坚持“不唯所有,但为所育”的原则,保持大中衔接、校企合作的开放姿态,打造“宽门槛、多渠道、高层级”的平台,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扎实专业基础、卓越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顶尖人才。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优化课程体系:精心打造一套融合基础学科、前沿知识与跨学科内容的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既注重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又鼓励他们突破学科界限,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引入探究式、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师资队伍:汇聚校内外的教学名师、科研专家和行业精英,组成导师团队。聘请来自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领域的教授,以及北京教育学院、外省市知名教育集团等院校的校长、专家做导师,在知识拓展、学术研究、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指导,帮助他们成长。
(3)营造创新氛围:学校建设一流的科研设施与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此外,还将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交流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创新灵感。
(4)完善评价机制:摒弃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创新能力、实践成果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发展,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反馈与建议。
2024年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入选北京首批高中数理特色发展研究协作体成员校,学校更是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平台,精心培育,让一中学子在这片沃土上浇灌梦想,茁壮成长,昂扬奋发,闪耀青春。
拔尖创新人才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关系着民族的希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作为首都南城基础教育的领军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责无旁贷。大兴一中将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文化,在认知、理念、体制、机制、师资、课程、教学、课堂、学习等方面继续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争取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更大成绩,为首都、国家拔尖精英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推荐阅读
👉2025年大兴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夏令营招募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