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学第一课》主题为“奋斗与铭记”,观后感如何写?北京小升初网整理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供北京中小学学生参考!
2025年升学必备▶️小初高《状元笔记》(全科)▶️小初高思维导图(全科)
2025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00字(范文)
观后感一:铭记是为了更勇敢地出发
当屏幕里“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弹尽粮绝仍血战不退的画面出现,我的呼吸几乎停滞。八十年硝烟散去,他们年轻的脸却永远定格。主持人哽咽着读出烈士家书:“国若不存,家又何依?”那一刻,我懂得了“铭记”二字的分量——它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点燃胸口的火。今日坐在宽敞教室,手握的不仅是钢笔,更是先人托付的接力棒。我将把感动写进每日的晨读,把奋斗写进每一次实验、每一次长跑,让先辈们看见:这盛世,正如所愿;这未来,由我接力!
观后感二:童声里的山河
新安旅行团的“小先生”们用脚步丈量破碎的山河,用稚嫩的嗓音唤醒沉睡的村镇。十四岁的他们,没有背包,只有信念。对比之下,十四岁的我,曾为一次考试失利而落泪。节目结束,我打开地图,循着他们的路线画一条红线,也给自己设一条成长线:今年学会急救,明年参加公益支教,用知识与善良延续他们的“旅行”。童声已远,回声悠长,我愿做新一代的“小先生”,把和平年代的“课本”送到需要的地方。
观后感三:黄河在咆哮,也在歌唱
《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响,全班不约而同挺直脊背。屏幕里,延安窑洞的灯火微弱,却映出冼星海奋笔疾书的剪影。那支笔,比枪炮更锋利,它把黄河的怒吼写进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音乐老师带我们齐唱“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冲出教室,惊飞操场上的白鸽。我抚摸着胸前红领巾,忽然明白:歌声、文字、画笔,都是武器;今天的我们,用它们守护和平。晚上,我打开电脑,把今天的震撼写成一篇推文,阅读量很快破万——原来,我也可以成为新时代的“号角”。
观后感四:从马步枪到歼-10的时空对话
一把锈迹斑斑的八一式马步枪,与呼啸升空的歼-10在屏幕同框。它们之间,隔了八十年的光阴,却共享同一颗“中国心”。讲解员说,马步枪的射程只有两百米,而歼-10的雷达能看四百公里;先辈却用两百米打出了民族的四百公里纵深。我抚摸模型机身上的“八一”军徽,心里燃起工程师的梦想:未来我要设计第六代战机,让它的航程覆盖全球,却只为和平护航。铭记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把过去折叠成翅膀,向更高更远的天空飞去。
观后感五:刻在骨子里的名字
南京大屠杀的黑白影像出现时,教室陷入死寂。30万遇难者,不只是数字,而是一条条曾经鲜活的生命。主持人让我们默念一个名字:杨靖宇、左权、张自忠……我闭上眼,却看到更多没有留下姓名的普通士兵、母亲和孩子。历史老师说:“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于是我掏出笔记本,把他们的故事抄成一本“记忆手册”,每天睡前读一页。我要让这些名字在血脉里生根,长成警惕战争、守护和平的森林。当有一天我也老去,我会把这本手册交给我的孩子,告诉他:铭记,是最长情的奋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