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市教委和教育部纷纷明确表态,表示将严肃处理“奥数热”、以及升学问题。奥数是因个人兴趣而学,主在提高数学方面的天赋,但在现今的形式下发展为了升学手段,更有外媒报道称,奥数已发展成为一项课外栽培数学天才的产业。
根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北京官员担心太过超前的奥数培训等会扼杀孩子们后期的创造力,毁了孩子梦的童年,取缔奥数培训班这个课外栽培产业的举措。
支持这项禁令的教育家杨东平教授写道:“难度过大的数学题是孩子健康和学习兴趣的冷酷杀手。”
但是许多观察家怀疑此举是否足以彻底铲除这条难以根绝的“九头蛇”,它反映出中国教育体系更深层的问题。就像教育部长袁贵仁解释的那样,对此类数学培训班的需求源自学校标准方面的差异。他说:“由于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和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个问题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同新加坡一样,根据中国现行9年义务制教育的规定,小学不设毕业考试以决定孩子们的初中去向。他们理应就近上学。但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重点学校,以便能够享受更好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人民大学附中为例,其2009年的毕业生有一半进入北京最顶级的三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人民大学。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杨教授说:“这个问题在北京尤为严重,因为北京初中有许多重点学校。它们都希望自己来挑选学生。”目前,这些学校选拔学生依据的主要是财力、天资和“递条子”。对那些既没钱也没关系的学生而言,数学能力超群,通过参加奥数比赛并获奖,被视为是敲开重点学校大门的敲门砖。
一名丁姓母亲对媒体说:“奥数是我们这样的普通工薪家庭的最后办法……我们既找不到硬关系,也不是大人物。”其他父母都对这一减轻孩子负担的举动表示欢迎,但也表示奥数班也不全无好处。
39岁的邢华是一个后勤部门的负责人,他有个10岁的女儿,每周上两次奥数课。邢先生说:“一些没有时间早接孩子的家长,就将奥数班视为是孩子的临时托管班。”
目前,官员们坚决压制奥数班和奥数竞赛。北京30所最热门的重点中学已承诺不依据考试或数学竞赛优胜来招收学生。尽管遭到取缔,但对奥数班的需求不可能马上就大幅减少,毕竟像杨教授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希望上好学校。”理智的家长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为了升学而特意去学某一门课程,不要让奥数产业化成为一种趋势,任何产业都会有衰退的时候。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